P1130609.JPG  

無子西瓜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煊先生夫婦,結婚近五十年,他們非常喜歡小孩,婚後也期盼有屬於自己的孩子,但非常遺憾的,到今天一直膝下仍空。不過他們始終堅信:沒有孩子也是上帝的美意和安排,如此反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有意義的事。幾十年來,王先生夫婦接觸了許多無子族群,發現保持健康心態來面對無子事實的人並不多,許多人因為這個遺憾而長久陷入憂慮與困境之中。

王先生夫婦還年輕的時候,某位知名醫院不孕科的醫師邀請他們參加聚會,向有相同處境的夫妻分享見證。他們想,有時將自己的遺憾說出來,或者可以讓別人得到安慰和鼓勵,所以毫不猶豫欣然接受了。倒是這名醫師感到很驚訝,因為邀請的人很多,願意敞開心懷分享的卻很少。這時王先生及夫人才驚覺沒有孩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竟是這麼大。即使是有成就的、有學問的、作大事的,也不見得能坦然面對沒有孩子的事實。自此,只要有可以分享的機會,他們幾乎來者不拒,期望透過親身見證,成為更多人的安慰。

      王夫人的一位朋友,夫家重男輕女的觀念相當嚴重。每年家族企業分紅的標準是依兒媳生了幾個男孫來決定。傳統的觀念下,媳婦承受極大的壓力,第一胎生產時,孩子哇哇的哭聲更顯出產房外的一片寂靜。媳婦懂了,眼淚串珠似的掉下來…。到了第二胎,產房外再沒有等候的身影,只有婆婆一通電話詢問是男孩還是女孩?第三胎,連電話鈴聲都不再響起了。這,就是另一種無子族群的沉重、無奈與心酸。

王先生夫婦經常有機會到各地演講或分享,許多單身的榮民長輩看到王部長,總會向他訴說心裡的聲音:「在台灣孓然一身的我們,老了以後會得到誰的真心照顧?誰來為我們處理身後事?又有誰會祭拜緬懷我們?」長輩們孤獨無助的心情,在這一個個的問題中表露無遺。

從偏鄕到都會,不同的地方、各式的人,卻都因為「無子」產生類似的處境與心情。這些聲音聽在創辦人夫婦的耳裡,激動他們的心,使其不斷思索做些什麼可以對他們有所幫助? 其間,雖有興建「境仙居」的構想及組成「無子西瓜俱樂部」的願景,更進一步的實踐卻一直因為沒有經費和時間而暫緩。這段期間內,本著「教育是使貧困人士翻身的工具」這個信念,王先生夫婦已於台灣、美國、中國成立三個文教基金會,做為愛心的實踐,如今受益的孩子已有十幾萬。

直到去年,王先生為96歲的老母親貸款在林口另購有電梯的房子,進而決定賣掉外雙溪的舊公寓,以捐款新台幣1,300萬餘元所成立的「財團法人台北市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」,其中新台幣1,000萬元為不可動用之基金,另新台幣300萬餘元為成立初期之開辦費。

「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,看到自己的責任。」這是王先生夫婦身體力行的信念,也是無子西瓜基金會期盼能達成的願景。使「無子變成有子」,讓老有善終,相信是你我共同的責任與期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子西瓜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